2008年12月13日 星期六

暴力的抉擇

體制內路線,在中國殖民體制中被證明是個妄想。台灣人是否能從愛爾蘭獨立運動英雄麥可柯林斯的生涯中,獲得一些新的啟示?

旅歐社會學者

國民黨政府執政半年,將台灣賣給中國的危機,伴隨著恐慌性經濟蕭條,確實史無前例地重擊台灣人的心。台灣人堅持了二十年的民主主義,希望經由體制內改革走向台灣獨立,如今似乎一場空,這條路還有沒有希望?歷史學者李筱峰近日為文,認為「在中國的政治文化裡面,是沒有『感動』兩字的。」他認為執行類似甘地、馬丁路德金恩的「不抵抗的抵抗」精神(Passive Resistance),「碰到中國政治文化,顯然就失靈了。」如果真的是這樣,台灣人只剩下暴力革命一途了嗎?

台灣主體意識 證明只是幻夢

究竟要擺盪在體制內改革或是體制外的全面對抗,這對台灣的反對陣營與獨立運動歷史上,一直是個難以抉擇的難局。也許是民族性使然,或者台灣人對歷史的空心與虛無感,以及天生對中國莫名的善意與同理心,在試圖建立一個自外於中國的獨立國家過程中,對於中國文化、中國人和中國體制,有種不言可喻的親切、緊密感。台灣人的反抗運動,對於「和平」有種超乎預期的想望,認為只要和平、堅持下去,最終可以「感動」中國人與殖民體制,然後大家「唇齒相依」,以往甚至有獨派運動人士,認為中國應該讓台灣獨立,因為台灣獨立以後「將是中國的堅定支持者,在聯合國裡面也可以幫中國多爭取一票」。這樣毫無所以然的善意,如今看來難道不令人莞爾?

台灣人很喜歡把歷史中的「和平反抗」運動領袖,視為偶像。例如上文所提到的金恩或者甘地,甚至連南非的曼德拉,以坐牢的悲愁替換反抗運動能量的代價,台灣人想要模仿的人所在多有,而反對運動作者關於此種和平理性革命的著作、譯著也多,但是有用嗎?如今面對中國國民黨殖民統治原封不動地班師回朝,台灣人嘗試著要建立主體意識的空洞夢想,如今被證實為一場幻夢,如同四百多年歷史不斷上演的悲劇,台灣人還要重複這樣的災難到什麼時候?和平理性期望感動的單純,要如何與中國人維持「對價」的革命能量?

英國殘暴鎮壓 柯林斯硬對嗆

崇拜甘地、金恩和曼德拉的台灣人,恐怕少有人知道誰是麥可柯林斯(Michael Collins)。同樣是獨立運動的英雄,麥可柯林斯是恐怖暴力獨立建國路線的創始者,他也是愛爾蘭共和軍情報單位的首腦。麥可柯林斯天生是個暴力派?以殺英國人為樂?這可不盡然。愛爾蘭人也曾經走過跟台灣人一樣的道路,希望在英國的下議院中,爭取「體制內改革」的獨立目標。在十九世紀末,這個和平獨立的夢想,和台灣人一樣天真,隨著英國政府態度百變與政黨輪替,愛爾蘭人終於發現自己「被英國人擺一道」,許多「理解」愛爾蘭人獨立需求的英國政黨領袖,在帝國體制下也無力回天,英國政府繼續用更殘暴的手段鎮壓愛爾蘭人,麥可柯林斯的時代才剛剛開始。

麥可柯林斯的「衝組」路線,並非憑空喊喊、或者做做樣子,他要嘛就隱身躲在幕後不發一語,要嘛就建立有史以來最具規模的獨立軍。在柯林斯出現以前,愛爾蘭共和軍是群烏合之眾,多次貿然起義的行動,都立刻遭受大英帝國軍隊的鎮壓,英國情報組織牢牢掌握了共和軍的命脈,柯林斯出現之後,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。

縝密規畫算計 英國招架不住

在那部著名的、由獲得奧斯卡獎的愛爾蘭導演尼爾喬丹(Neil Jordan)編導的【豪情本色】(Michael Collins, 1996)電影裡面的忠實描述,柯林斯對著他的團隊說,「幾百年來,愛爾蘭的獨立運動無法成功,一直都敗在自己人的手裡。」柯林斯決定要「對自己人下手」,殺掉那些憑著英國人的扶持而四處捕殺獨立運動人士的愛爾蘭人(就像台灣人的「半山」)。不只是暗殺,而且要在公開場合,以處決的方式進行暗殺。柯林斯要帶給愛爾蘭人清楚的訊息,「絕對不要出賣你自己的同胞」。

柯林斯不只啟動了愛爾蘭共和軍的暗殺路線,他還建立有史以來最綿密的情報系統,透過反情報、誘餌、內線的交互運用,柯林斯成功破壞了英國投入愛爾蘭地區的所有情報系統力量,而英國政府在情報高層不斷陣亡的時刻,連柯林斯的照片都沒有。柯林斯聰明地運用暴力路線,看似急躁卻有節有守,他不是濫用暴力洩憤的基本教義分子,而是經過精密策畫和計算下的規畫,避免掉了以往無意義犧牲、虛耗資源與人力的獨立運動路線,柯林斯可是讓英國政府招架不住的關鍵人物。而另一位和柯林斯爭搶鋒頭的狄瓦列拉(Eamon de Valera),則是個典型的口號型獨立運動者,對於柯林斯又忌又恨,對於自己的失控與不得志卻也毫無辦法。

獨立觀點務實 愛爾蘭人感念

柯林斯用有效率又迅速的方式,打垮了大英帝國的意志力。但是,他的死亡卻是另一個悲劇。柯林斯在英國承認愛爾蘭高度自治的談判中,將北愛爾蘭「還」給英國。他的理由是,愛爾蘭不能再繼續打仗,而英國如果沒有辦法控制北愛,則兩國之間將會再起戰爭,而愛爾蘭在下一次戰爭將無法戰勝英國。從這邊來看,柯林斯的獨立革命觀點非常「務實」,不講究任何漂亮口號,卻能夠有效達到目標。他「出賣」北愛,最終被愛爾蘭共和軍的激進派(有說是狄瓦列拉派人)暗殺,愛爾蘭也陷入了內戰中而動亂,柯林斯如今受到愛爾蘭人的感念,狄瓦列拉的嘉年華式運動卻少有人記憶,柯林斯的故事,是否能給想要讓中國人「感動」的台灣人,帶來一點啟示?

轉載自新臺灣新聞週刊

延伸閱讀:
  1. 吹動大麥的風
  2. 激進暴力的彼岸---麥可.柯林斯其人其事隨想

0 Comments:

Apture